科技创新
创新工作室
青年创新工作室
一、基本情况
1.工作室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疏浚公司“More维青年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于2018年11月在上级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是中交疏浚首批扶持的青年创新工作室,其意义是搭建一个青年创新创效的平台,带动青年职工参与创新创效活动,锻造一支“梦想、阳光、创新、担当”的中交优秀科技青年队伍。
2.工作室室内设备的基本情况。工作室办公地点位于天航大厦805室,室内装配工作室成员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疏浚工艺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制作了自主创新的胶囊型耙网器、拨石碎石装置、泥浆备砂分流器等3D打印模型以及工作室成员在全球各地在建工程收集的50余份土质样品。
3.工作室运行管理的基本情况。工作室现有成员10人,其成员主要由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从事多年技术工艺研究工作的青年骨干组成。工作室建立了详细的制度管理体系明确了“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创新创效动能,打造集团青年创新工作室标杆”的创建目标。通过前期的体制机制建设和试运行,目前工作室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二、青年创新工作室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运行以来,工作室积极发挥青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围绕着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在创新创效、解决难题、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创新创效成果显著。工作室团队曾获得国家级工法2项,省部级工法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他们研发出国内首个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疏浚工艺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获得两项软件著作权,并被行业协会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他们研发的“耙吸挖泥船挖掘密实粉砂施工工艺研究”等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绞吸船开挖圆砾卵石混粗砂施工工艺研究”等2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们研发的大型绞吸挖泥船吹填管线泥砂分离装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累计创造效益达2000多万元。
二是解决难题成效显著。公司总部的工作室成员先后前往肯尼亚、孟加拉、巴基斯坦、莫桑比克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解决现场技术工艺难题,协助项目部制定了天鲸号粘土及防石等多项创新改进方案。在一线的工作室成员,通过视频会议对所在单位在工艺技术方面的难题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找到解决方案,期间共同解决了耙吸船艏吹装驳工艺优化等难题。
三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工作室每天由专人通过国外知名疏浚网站翻译整理国际疏浚行业最新技术内容,同时派驻工作室人员驻扬德努绞吸船进行对标,收集的先进技术管理方面的资料汇编成册,工作室成员进行交流学习。自去年11月份正式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已自主完成申报国家专利4项,核心期刊论文投稿6篇,3篇论文在第二十二届世界疏浚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三、青年创新工作室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为中国交建的高质量发展展现青年应有的担当。
一是加强体系建设,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制度体系,分析各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保障工作室的运行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优良。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流团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同步推进人才培养,以项目船舶为依托,构建机关、项目和船舶的三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转变思维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以工作室为平台,集工作室全员之力开展重点难点技术攻关,提升创新能力,保质保量解决工程难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四是凝聚青年力量,创建品牌文化。做好创新文化引领,利用自媒体深入宣传工作室创新创效事迹,打造优秀青年创新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