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阶段性成果展示3(装备系统改革篇)
前言:2020年,公司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疏浚船队”目标,围绕“装备主建、项目主用、船舶主战”管理定位,以专业、高效、扁平化穿透管理为原则,优化装备管理顶层设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装备系统管理提升。
01成立装备物资管理中心,迅速完成装备整合
根据天航局《关于滨海公司与烟台公司进行业务整合的通知》要求,公司迅速从资产、人员转移等方面充分准备,于2019年12月31日对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进行了调整优化,将原装备物资部、ISM/NSM办公室、辅助设备保障中心的全部职能及人力资源部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装备物资管理中心。
整合后,于2020年4月7日完成对烟台公司、环保公司管理的30艘船舶及附属设备、备件的接收工作,实现了快速交接、平稳过渡、有序衔接。同时立足“主建”管理定位,在“1+15+N”管理架构中发挥积极作用,“6.30”节点实现了组织架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整合初步完成;“9.30”节点实现了制度到位、流程到位,系统管理工作基本理顺,装备整合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
02健全装备物资管理制度
根据《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装备物资管理手册》(2020版)更新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对装备物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于9月29日正式印发《中交天航滨海环保浚航工程有限公司装备物资管理中心制度手册2020版(试行)》。2020版手册包含了修船管理、船舶设备管理、物资备件管理等8个方面共33项管理制度。
03船舶管理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显现成效
为提升船舶管理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水平,编制完成《典型故障案例汇编》,将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处置措施、经验教训进行整理汇总,给同类型船舶提供借鉴和警示。
从船舶“管、用、养、修”入手,编制完成《船舶运维手册》,将部分口传心授的管理经验上升为制度,加以推广。
按照船型、设备、修理范围,编制完成船舶标准化修理单、船舶标准化修费定额,相对应的修理工艺、修费定额一并推行,为船舶修费核算提供了依据。
将公司五星级船舶的亮点工作进行汇总提炼,编制印发《中交天航滨海环保浚航工程有限公司五星船舶手册》,供各船舶交流学习,横向对比促进船舶星级管理持续提升。
04侧重价值创造,系统优化单船管理
系统梳理67艘船舶管理现状,编制完成《单船现状分析报告》,为单船分类管理提供依据;同时结合公司单船考核体系改革,编制印发《中交天航滨海环保浚航工程有限公司单船管理办法(试行)》,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兼顾船龄、公司战略定位等因素,对疏浚主船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从船舶修理保障、物资备件供应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投入。
05物资备件管控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以通途等船舶为试点,对全船设备、舾装等进行汇编成册,强化船舶备件名称的标准化,保证物资备件采购的准确性。持续推进与船舶月度对接机制,汇总问题、明确责任人及时限,保证物资备件的连续性管理。对公司船舶、基地库的大型备件及总成件进行集中梳理统计,建立大型物资备件集中管理调配平台,推进物资备件内部调配流转,提高物资备件使用效率。
06船舶ISM/NSM体系建设稳步前行
公司顺利通过安全管理体系年度审核,取得了符合证明的年度签注。通恒与通旭被中国海事局评为 2020年度“安全诚信船舶”,对提高船舶管理、打响公司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07船员队伍建设扎实有力
通过对近三年船员队伍的通盘摸底,形成《2017年-2019年船员队伍现状分析解决方案》,针对所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清单式梳理与解决。构建船舶人才供应链建设,建立后备船长、后备轮机长分级分类储备库。制定《船员证书换证指南》、《取证、换证常见问题及服务簿资历签注要求》、《自航、非自航船舶-服务簿资历填报指南》等文件,系统提升证书管理水平。
08建立季度例会、运行简报、经济运营分析等长效机制
为加速装备中心融合,建立装备中心季度工作例会机制,先后组织3次季度工作例会,及时理顺装备中心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人员责任分工,提升装备中心整体运营效率;并对接公司管理提升办公室总体工作,编制形成3期管理提升运营简报,同时对船舶装备运营及时进行经济分析,形成经济运营分析长效机制。